宮崎駿動畫世界的人性之光 重返純真,尋找人類心靈的救贖之道

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以六十四歲花甲之年,於九月初獲得本屆威尼斯影展的終身成就獎。

當血腥、暴力與性等題材充斥日本動漫畫界,堅持不走主流創作路線的宮崎駿,在默默無聞、苦熬了二十一年後,終於在1948年以「風之谷」贏得好評,一路下來我從他的作品中發現,他的卡通不僅是給小孩子看的,更是給成人看的,而且恐怕只有成人,才能體會他所想要表達的強烈人文哲思和人道關懷,在充滿痛苦和不和諧的世界裡,他不斷訴說著人性光輝的故事,企圖讓我們看見只要人性中仍有「良善」的存在,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世界的希望,人類社會仍值得我們努力與互助。

 

人類心靈的救贖之道

宮崎駿在其作品內容中,經常出現的是一個「魔法的神秘世界」,我詮釋為「人類心靈的失樂園」。

因篇幅的限制,僅能舉宮崎駿近年的兩部作品「神隱少女」和「霍爾移動的城堡」來談。這兩部電影有著類似的人物互動模式,即女主角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發揮其善良、智慧與勇敢的特質,對抗陰險且現實的老婦人,從中拯救了深陷「苦難」中的男主角。這或許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東方思考」,因為君不見西方電影大多是「英雄救美」,少有「英雌救雄」的故事呢!在這兩部作品中,其所塑造的神秘世界是人類罪惡世界的縮影,面對沈溺在罪惡世界的人們,宮崎駿影片中的人物所找到的救贖之道是「重返純真」。

「神隱少女」的故事,是十歲的少女千尋在隨著父母搬家的路上,一路抱怨著父母決定搬家帶給她的影響,因為嬌寵,稚氣的臉上有著一副對周遭世界漠不關心的態度,直到父母和她因為好奇而闖入了一個彷如遊樂園般的廢墟,父母因為貪婪而變成了豬,為了拯救父母,她踏入了一個「神明樂園」的神秘世界,在陌生和充滿敵意的世界裡求生存,她必須學習作一個獨立的「成人」,來面對生命中的危機,喚起了她原本沉睡的生命潛力。在充滿貪婪、現實和權勢的湯婆婆的溫泉旅館裡,她真心地付出對別人的關懷,竟然贏得了許多友誼,意外地發現自己生命的可能性,深刻的體驗愛與被愛。她以「真情」對抗湯婆婆的惡勢力,也以「真情」解救了男主角「白龍」,使他想起了自己原先的名字叫作「琥珀川」。宮崎駿也藉著白龍的遭遇,提醒人們:這貪婪的世界是如何誘惑我們,使我們失去了原本善良純真的本性,一旦當我們想起自己的「真名」時,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在「霍爾移動的城堡」的故事裡,十八歲的蘇菲意外地被荒地女巫施以魔法,變成了九十歲又醜又駝的老太婆,然而她並沒有失去原本的純真之心,她坦然地接受現實,積極去調適自己。當她勇敢的展開冒險之旅時,不意中進入魔法師霍爾神奇的移動城堡,她以幽默、好奇的眼光看待城堡裡的事物,更以善良和熱情的心想改善城堡裡居住者的環境和氣氛。相較之下,魔法師霍爾在亮麗、看似孤僻、堅強的外表底下,其實隱藏著屬於男性的黑暗和恐懼,每當城堡的門變成黑色,象徵著霍爾那不為人知、深沈的內心世界,每晚他出征回來就疲憊不堪,也似乎暗喻著現代男性工作與內在自我的困境。故事的最後是蘇菲以睿智和善良打敗了女巫,解救了受咒詛而變成稻草人的某國王子,也進入霍爾紛亂的內心世界,「馴服」他並使之勇敢地面對自己。

宮崎駿以幾個面向來表達人性中的「純真」主題:一是影片中的主角在逆境中仍存有的良善與真情;二是因為愛而「勇敢」;三是對醜惡之人的同情與接納。如:「神隱少女」的千尋,為了拯救父母而必須鼓起勇氣對抗湯婆婆;在眾人皆貪婪中只有她真誠地關心缺乏自信的無面男;最後更是以無私之心幫助壞人湯婆婆那嬌寵任性的小兒子,使他脫離溫室的保護,開拓人生的眼界。「霍爾的城堡」中的蘇菲也因為愛而熱心助人,接納被遺棄的稻草人,最後也是無私地接納失去法力後的荒地女巫,使女巫也能重拾純真之心。

從「魔女宅急便」一路到新作「霍爾移動的城堡」,我們發現宮崎駿非常喜歡用少女來表達善良和純真的主題,我個人推想可能與他從小厭惡戰爭有關,因為男人往往代表著戰爭,而宮崎駿小時候曾目睹和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痛苦。「反戰」的主題一直反覆呈現在他的作品之中。

 

真正的反璞歸真

宮崎駿所企圖表達的人性中之善良和純真,並不是人類渾然天成而擁有的特質,也不是由「進化」而來,若認為如此則無法解釋人類與萬物有別的獨特性與尊嚴,按著聖經對人性的理解,「純真」是來自於上帝創造萬物時,所賦予人類的「上帝形象」。伊甸園中的生活是人類最原始的純真期,亞當、夏娃彼此赤身露體卻不羞恥,然而當他們「選擇」叛逆上帝,他們就失去了「純真之心」,從那時開始,他們害怕在別人面前裸露的自己,失去了彼此之間那原本單純無暇的「信任」關係。

在這個我們所生存的真實世界與社會,因為人性的自私與邪惡,造成許多的混亂和痛苦,許多人寧可選擇孤單而不輕易敞開自己的心門,遑論能以無私之心去愛人與助人,進而改變這個失序的世界。

宮崎駿從人道思想出發為我們提供的「救贖」之道,在於回復自我的純真,然而從基督徒信仰的角度,人類心中的「純真」早已被罪性所「俘虜」,若沒有藉著耶穌基督代死的恩典得「釋放」與解救,去面對自己真正內在的問題,人類是絕對無法真正「反璞歸真」的。宮崎駿為人類社會的狀況指出一條理想的路向,但按著人類的本性,憑著我們自己是無法找到那一條可以回歸真我、並且內心可以得著真正安息的道路。

對基督徒而言,我們知道成為「人子」的耶穌,祂的人性毫無瑕疵,是人類真正「善良與純真」的表率,祂憐憫並釋放許多困苦流離、心靈與肉體被綑綁的人,祂深知你我人性中的軟弱,但祂絕不與罪惡妥協,最後祂以自己生命的代價代替與承受了我們原本因為「罪」而該受的刑罰。

宮崎駿所建構的「善良、純真」的人性主題,從基督信仰而言,並不是如其電影般是活在神秘世界才有的生命追尋,反而我們是因為蒙耶穌基督的救贖而得以反璞歸真,使我們可以活出充滿真理和仁義、聖潔的生活,這既是效法耶穌而行,也是我們領受從上頭而來,要成為光與鹽的生命動力與呼召。

本文原刊於台灣教會公報2806期,200512/5-11

本文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複製、轉載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