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士勞斯基電影《十誡》之第二誡
「不可妄稱耶和你神的名,因爲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爲無罪。」
(出埃及記第二十章第7節)
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電影,《十誡》系列中的第二誡「進退維谷」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一位老醫生獨居在自己的公寓裡,他完全可以自理生活,但抒發沈悶的獨居生活,唯一的管道是向每週來打掃的女傭講述自己過往的故事。
進退維谷的險路
某一天,老醫生原本規律的生活,被樓上的鄰居多洛塔打斷。她來向他詢問關於她丈夫存活的機會(老醫生在多洛塔丈夫入院治療的醫院服務),原來多洛塔結婚多年沒有生育,當丈夫重病時,她發現自己居然懷了情夫的孩子,她顯然瞭解自己仍然深愛著丈夫,因此急切地想從醫生的囗中知道丈夫的存活機率,若丈夫會死,便讓孩子出生;若丈夫可能存活,則把胎兒墮掉,但之後她再也無法生育。
這時,醫生的一句話,可以決定一個嬰孩的生死。
*劇照:多洛塔來找老醫生
老醫生雖然瞭解多洛塔的苦衷,卻拒絕為她丈夫的病情下任何結論,理由是在他的行醫經驗中,看過太多「命不該絕而絕」,或「該絕卻沒有絕」的例子。但是老醫生還是去醫院調出多洛塔丈夫的病歷,發現因為延誤治療,她先生的存活率似乎不高。
多洛塔在內心道德和情感的掙扎中,決定選擇墮胎。在手術的一小時前,她仍鍥而不捨地去問老醫生,到底丈夫會不會存活。
老醫生想到自己也曾經歷失去親人的傷痛,於是對多洛塔說:「他會死,請把孩子留下來吧!」
這句話拯救了胎兒的生命。
然而,多洛塔的丈夫卻在一個奇蹟式的意象——一蜜蜂從腐爛的果醬中爬出,象徵著他的重生。他病癒後,前去向醫生道謝,並說:「你知道有一個孩子,代表什麼意義嗎?」
老醫生只淡淡地說:「我知道。」
*劇照:多洛塔在兩難之間
這部影片看起來似乎與聖經的第二誡沒有太大關連。其實導演的目的是以一個人所面對的生命困境作背景,探討人在什麼情況底下,會不自覺地扮演起上帝,或求告一位類似上帝角色的人。整部影片的焦點在老醫生身上,起初他以無權置喙人生死的天職,迴避扮演上帝的角色,然而多洛塔在墮胎的一小時前,再一次迫切的求問他,基於憐憫之心,於是他給了她一個肯定的答案。
從這當中我們可以推想老醫生的為難:以一個醫生拯救生命的天職,在那樣一個迫切的情況下,他是要拒絕?還是挽救一個小生命?老醫生可以說是被迫,也可以說是出於天職的憐憫,不管怎樣,影片最後出人意外的結果(丈夫活下來,嬰兒也即將出世),導演沒有明確告訴觀眾後來多洛塔的難題如何解決。這樣的結局,其實也讓我們體會到人的有限,永遠無法取代上帝去作最正確的判斷。
如果你是這位老醫生,你會如何回應?這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思想空間。人生的道路中,的確有時會面對進退維谷的的困局,我們到底可以依靠誰來指引迷途呢?
*劇照:基於憐憫,老醫生給了答案
*劇照:胎兒存活下來,「生命」是一件禮物
上帝之名的意義
在臺灣,廟宇、迎神賽會與拜拜的文化非常興盛,到處都可看到在大廟、小廟前膜拜的人群,臺灣人都很虔誠。但是,有多次機會我詢問一些人:「你知道你所敬拜的神明是從哪裡來的嗎?你知道這位神明的名字來源嗎?」幾乎每個人都回應我相同的說法:「因為從小家裡就是這樣拜神明啊!我也就跟著拜,從來沒有去想那麼多。」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名字,連看不見的事物中,我們也知道有一種存在叫作「空氣」,人類的生存少不了它。名字,也是一種存在的目的與意義。
多年前我動了一次手術,那時是全身麻醉,有幾個小時的恢復期,當我聽到有人在呼喚我的名字,於是就從一種恍惚、不知身在何處的狀況裡,意識恢復過來,感到自己還留存在這個世間。從那次特別的經驗,我才體會到「名字」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那是象徵著一個人的「存在」和獨特性。由此可推知,如果真有一位上帝的存在,祂應該也有祂自己獨特的名字,並且,如果祂是一位超越的「存在」,祂的名字就不是人類可以為祂命名。
在舊約聖經中,為什麼上帝禁止人妄稱祂的名呢?「妄稱」在原來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指出人們在起誓時,以神之名起誓,之後卻不按誓言而行。這樣的行為,等於就是漠視上帝存在的真實性,不相信這位上帝會以公義鑒察人們的誓言與行為。
然而,這位無法看見、超越人世的上帝,如果祂沒有啟示自己的存在,人又如何得知祂以自己公義的性格在鑒察人的行為?這就是舊約聖經的重要性。舊約聖經記載了這位上帝向人顯現、與人類互動、並且啟示祂自己性格的過程。
遠在三千多年前,摩西的時代,上帝主動呼召摩西承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任務,摩西因為懼怕自己出師無名,而詢問上帝的名字(摩西為了暸解這位呼喚他的神到底是誰),於是這位超越的神向摩西介紹自己的名字「我是——我所是」,中文翻譯成「耶和華」,這個名字的意思表達出這位上帝是一位「自己原本就存在,也永遠都存在」的神,換句話說,祂原本就存在於這個宇宙之前,超越時間與空間之上。
在古代的近東文化裡,任何一位領主都會在自己的領地範圍內,標示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的所有權。因此人雖然看不見領主出現,但藉著土地標示名字,就知道某位領主的存在,任何人不可隨意侵犯。
所以當上帝啟示祂的名字,人就知道祂是存在的,並不需要用大自然界的某一種可見的「像」來表達祂的存在。因為即使是用人類的「像」或任何動物的「像」,都無法表達出這位無限之上帝的實存以及祂品格的全貌。人隨己意為自己造神的舉動,反而是人類對上帝極大的僭越。
耶穌之名更讓人親近
由於我們對那看不見的世界與真理,所知有限並無法理解,在新約時代(以耶穌的降生為劃分點),上帝自己「道成肉身」成為人子耶穌(此名的意思為「上帝的拯救」),以肉身的實體充分參與人類的生活與苦痛,最後耶穌為人們受死、復活,完成上帝救贖計劃的最高峰。因此「耶穌」之名,比舊約時代的「耶和華」讓人感到更可親,而耶穌基督更成為人們認識上帝的媒介。當人們認識耶穌,就是認識天父;當人求告耶穌,也就是在求告天父,因祂們「原為一」。
耶穌曾對祂的門徒與跟隨者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甚麼,祂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從小我就有三餐及睡前禱告的習慣,記得年輕時,某次和哥哥談起禱告的體驗,哥哥笑我的禱告是「小和尙念經,有口無心」。那次給我一個提醒:「這樣我是否有妄稱上帝的名?」
成長,所帶來的就是煩惱的事情越來越多,生命的經歷也較豐富,更體認到上帝對我的寬容和仁慈,我內心的想法衪早就知道了,在祂面前無須多說重複的話,也不需有甚麼誓言,只要誠實的面對祂: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馬太福音第五章37節)。
我也發覺有一種情況,人也會不自覺的「妄稱」神的名。我父親生前體弱多病,當他因為病痛受苦的時候,常會呼天喊地祈求神的拯救,但當他病情好轉,卻把呼求神拯救的事情忘了一乾二淨。所以,人危急的時候呼求神的名,事過境遷之後便淡忘神,甚至否認衪的作為,這算不算妄稱神的名?
人生的複雜性,在於我們常要面對抉擇的兩難,不同的選擇引向不同的人生道路,我們常需要有某一種依據,或者可以成為顧問的人或事物,比如你可能曾經為著升學或工作的問題煩惱過;你可能會去廟裡燒香或依照父母的意見,便決定了你的道路。然而後來你會發現:人生並不是就此平順。下一個階段還有下階段的煩惱,比如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你可能有了愛情的煩惱,究竟該不該和那人談戀愛或分手?
身為教會的牧者,我常是別人各樣問題的顧問,但我的人生也有各樣困境和煩惱。我瞭解自己不是別人的神,無法替別人指引並負責一切,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問題和人生的選擇。所以我們需要找到真正可以信靠的對象。
新約福音書裡,耶穌教導人對上帝禱告時,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耶穌的意思是說:我們必須知道這位我們所面對、親如地上父親的上帝,是一位全然的聖者,人在祂面前只能肅靜,多言多語、或態度輕慢,都是對上帝神聖存在的侵犯。
耶穌還教導說:「因為你們沒有祈求已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褔音第六章7~8節),如果我們所祈求與敬拜的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神,何需用人的言語來提醒祂呢?
當我們願意向上帝祈求與禱告,其實就是在與上帝面對面。而我們之所以能與上帝面對面,出自於祂的恩典,是為了讓我們可以認識、經歷衪的愛。在這樣一個對應關係上,如果我們從內心裡認識到應該要尊重神的名(神的存在)為聖,就會正確地看待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並會相信祂的主權、順服衪的引導。
下次如果你遇到進退維谷的狀況,何妨嘗試一下,祈求這位以拯救為名的真神名字呢?
本文作者: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