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出埃及記二十章3節)
奇士勞斯基創作生涯的轉折點
著名的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以五十四歲之齡,於1996年三月去世,距今已經22年,他所遺留下來的電影作品,人們仍在談論與欣賞。
奇士勞斯基最著名的作品有《十誡》、《雙面薇妮卡》、藍白紅系列三部曲(《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等。他的作品多從身為波蘭人的視角,思索人性內在的課題。他早年的作品大多是紀錄片,受到當時「政治正確」的侷限,後來他的興趣轉移到小說與劇情片。
某一天,沒有預期地,奇士勞斯基創作歷程的轉折點來到。
有個下雨天,奇士勞斯基與好友皮斯維茲,在路上不期而遇,剛巧兩人都很沮喪,皮斯維茲不知從哪來的想法,轉過身來對奇士勞斯基說:「應該有人拍一部關於十誡的電影,我認為那就是你!」
於是,那個沮喪、灰色的下雨天,靈光乍現。1988 年,奇士勞斯基開始為電視台拍攝十集的電視電影《十誡》,震驚了世界影壇,《十誡》成為奇士勞斯基的顚峰之作,為世界影壇開出美麗的火花。
1941年,奇士勞斯基出生時,還是納粹佔領時期的波蘭,之後他成長於共產主義統治的時期。因為生長於飽經憂患的波蘭,奇士勞斯基認為從生活中看不見一線樂觀的生機,他自稱是個「悲觀的不可知論者」。關於他的作品,他曾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艱難的時代,在波蘭,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亂,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甚至沒有人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活下去,或許我們應該回過頭去探求那些教導人們如何生活,最簡單、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則。」
於是他從聖經取材,從生活的多個角度和錯綜複雜的人性百態,想去挑戰及探究那個最簡單、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則到底是什麼。
電影《十誡》,第一部的片名是《人生無常》
*劇照中的教授父親與兒子
《十誡》一系列電影,第一誡的片名是《人生無常》,內容描述一位天眞無邪的小男孩,在教授父親以電腦估算湖上冰層厚度安全無虞之下,穿著父親所送的聖誕禮物冰鞋去溜冰,而那天剛好男孩的家教老師感冒,小男孩和同伴在無成人看顧下,興高采烈地在冰層上溜冰,意外地,冰層居然破裂,小男孩葬身湖底。
在焦急地等待救護車打撈屍體上岸時,教授父親注意到河岸邊有一堆生過火的餘燼,他想起在幫兒子測試冰層厚度的那個晚上,曾看到一位流浪漢在冰上生火取暖,應該是因為生火導致溫度上升,而使一部份的冰層融化脆弱,導致兒子的死亡,因此他非常懊惱自己的疏忽,竟然沒有把這件事算在冰層厚度的安全值範圍裡面。
其實,這部電影從敘事的開始,觀眾就看到幾次流浪漢烤火的鏡頭,只是還無法明白跟這個故事有何關聯,直到男孩滅頂事件發生,教授父親發現河岸邊一堆柴火餘燼,觀眾也才能因此推測出男孩掉落河裡的原因。電影主角的教授父親,習慣用電腦演算,細密的資料算來算去,卻沒有算到那個流浪漢生火取暖的行為,也沒算到男孩與同伴去溜冰的那天,剛巧家教老師生病;而只有導演奇士勞斯基似乎是主導劇情發展的全知者。
*劇照中的流浪漢在河邊堆柴取火
導演繼續安排情節:在巨大的悲痛底下,男孩的父親在教堂裡,推倒聖壇上的蠟燭台,憤恨地說:「根本沒有上帝!」
劇情中,這位教授父親先前攔阻小男孩參加教堂的信仰班,而小男孩也非常仰慕父親的學識和理性。這位教授父親不信神,卻在悲痛的時候對神充滿怨懟。
這位父親,一向相信的是理性(或電腦邏輯運算),理性是他生活的依據,但在面對喪子的悲痛裡,卻也情不自禁地怨天尤人。
從這個電影故事裡,表達出人往往必須面對理性的有限、生命之不可測的實況。生活中,常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機遇問題,但如果可以積極一些的話,或許可以防止這個悲劇的發生(只要有人願意早一點去關注那位流浪漢的生火問題)。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人雖然抗拒上帝,但多多少少總會相信某些東西,比如,相信自己、相信命運、愛情、或某一種很靈驗的力量,以這些東西來取代上帝。當人們面對未知的惶恐(就像學生擔憂考不上大學的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情),卻仍時常認為自己還是能主導一切,拒絕交出主權給上帝。
電影中的男孩姑姑,曾告訴男孩:生命是來自上帝之愛的禮物。人們卻時常忽略:上帝是可以按祂的心意收回這禮物的。
奇士勞斯基在這個故事中,透過這位具有高學識的父親角色,來表達一般人面對悲劇的反應。從感性面來說,面對人生的無常、不可測,人似乎需要一個更高的指導者,姑且稱之為「上帝」,但回到人性裡面的理性思考,人們又往往會認為:我們無從知道這個最高的指導者是誰。這就是「不可知論者」所秉持的論點。其實,這樣的論點,會處在一種矛盾的糾結中,即是,以人的所知有限,既無法否定有一位全能上帝的存在,卻又不願意肯定這位上帝存在的可能性。
從基督徒信仰的角度來說,上帝的存在,是透過祂與人類互動的歷史所寫下的《聖經》,來啟示祂的存在;以及耶穌基督應驗舊約聖經的預言,以「道成肉身」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彰顯上帝的實存與品格。如果,人們願意從理性並謙卑地去考究《聖經》中上帝的自我啟示,以及用內在的信心去感應與接受,人們就可以認識這位全知的上帝存在的踪跡。
台灣人矛盾的「命運」觀
台灣是個傳統民間信仰非常興盛的地方,面對逆境與厄運,人們大多不願意相信宇宙中有一位真實的上帝存在,卻寧可相信「算命能改運」,問題是算命師有何神通能左右人的命運呢?算命師憑藉的是何方神力呢?那個神力來自什麼?很少人願意用理性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只是別人怎麼做有效,我照做就是。
也記得小學時,同學們喜歡觀察彼此的手掌,常有人佯裝「半仙」地看著某人手掌上那一條所謂的生命線,嘆道:「你將來一定又長壽又好命!」而今,當年的兒時玩伴已分散西東,未曾有機會再謀面,不知當年無知的預言和現在的命運際遇如何?
或許當年的同學們都已經找到他們自己的某種「憑藉」,在支持著他們人生的走向。而至於我,走了一段浮雲千山路後,我不認為是那無以名之的「命運」在主宰我的人生,雖然至今仍有許多無法知道的生命困惑,我已學會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有限,把自己交託在那更高的主宰——上帝手中。這一位愛我的上帝,不斷用祂的慈繩愛索,引導著我人生的道路,無論是高山、是低谷,祂都與我同在,賜給我智慧與勇氣去面對人生的挑戰。
奇士勞斯基雖然是一位不可知論者,他在自己的電影中傳達出一個普世人性的現象:因為上帝存在的不可知,一般人在面對無法預料的危機、痛苦、以及不可知的未來時,似乎只能表達出充滿怨懟的天問。
當我再次思考奇士勞斯基用這部電影故事,來探討聖經的第一誡的用意,他究竟是要否定人們相信第一誡的可能性,還是認為由於上帝的不可知,所以第一誡是無從遵循的?
以下是聖經詩人大衛的禱告: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
因為我在圍城裡,祂向我施展奇妙的慈愛!
至於我,我曾驚惶地說:『我從祢眼前被隔絕。』
然而,我呼求祢的時候,
祢仍聽我懇求的聲音!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都要愛祂!
耶和華保護誠實可靠的人,
卻加倍報應行事驕傲的人,
凡仰望耶和華的人,
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
——摘自聖經《詩篇》第三十一篇21-24 節
本文作者: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