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已迎接2022新年的曙光,舊的一年還相去不遠之時,我想與你分享一個故事。
2018年,教宗的新年賀卡
去年,曾有一位朋友寄來一個訊息,裡面有一張引人注目的圖片,使我感觸良多。那是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是一個大約十二歲左右的日本男孩背著一個男嬰。男孩立正站立,眼睛嚴肅地看著前方,他背上的男嬰,整個頭部卻絲毫沒有力氣地往後仰。這樣的一張照片,被梵蒂岡的教宗採用,成為2018年教宗發給全世界的新年賀卡主題。
教宗用義大利文在卡片上,寫著簡單有力的幾個字:「戰爭的苦果」,然後他簽上名字。
*圖片取自網路
教宗想透過那張照片訴說什麼事情呢?原來照片是1945年,由一位美軍陸戰隊的隊員,在日本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發的災難現場,所捕捉到的畫面,照片的主題叫做「火葬場邊上的男孩」,拍攝者透過他的鏡頭訴說了戰爭結束後的悲憫之心。那照片中的男孩是原爆中的倖存者,他背上的弟弟為何頭部往後仰呢?是因為他在原爆的現場已死去,而男孩其實是正站在火葬場的邊上,等候著送弟弟的最後一程。教宗認為照片上的男孩,看起來似乎堅強多於悲傷,他為這張照片寫了一個簡單的圖說:「男孩唯一流露的悲傷,是他緊咬著下唇,微微滲血」。
這個男孩的悲傷,使我打從心底浮出一句話:「那麼在灰燼之後,還有什麼可存留?」這或許是我設身處地的「天問」。
想當年,收到教宗這張新年祝福卡的人,應該都會印象深刻吧!收到的人是否也能同感於教宗對世界和平的渴盼呢?
長崎的和平之鐘——永井隆的「如己堂」
前幾年,我為了蒐集寫作資料,曾經去日本的長崎旅遊,參觀了長崎市區的原爆紀念地,也有機會去當地一處著名的「永井隆博士紀念館」參觀,體會一般平民百姓在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是何等深沈!這個紀念館展出當時原爆現場的圖片與資料,並紀念當時捨己救人的永井隆博士。永井隆是一位做放射醫療研究的學者,當1945年八月,原子彈在長崎落下時,他身受重傷,卻奮不顧身地參與當地的救援工作,不分日夜的照顧傷患;他的妻子卻在原爆的當下死亡,他無法在第一時間顧及,當他回到殘破的家園,只找到妻子軀體的殘骸,黑色的骨灰尚留著餘溫,等候著丈夫回來。
圖說:永井隆紀念館的簡介
其實在原爆之前,永井隆已經罹患了因職業所導致的白血病,即使他是戰爭過後的倖存者,但所剩的時日並不多。長崎的市民,在共同經歷原爆爆發的灰燼與傷痛之後,為了感念永井隆「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精神,為他建造了一個小房子,稱為「如己堂」,讓他可以繼續生活、寫作。在那個只有兩疊榻榻米的空間裡,永井隆努力地揮動手臂,勤奮地為呼籲世界和平而寫作,他寫下著名的《長崎之鐘》、《和平塔》等書,對戰爭的反省以及對和平的呼籲,感動了許多人。
永井隆博士的名言,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我摘錄幾句給大家看看:
「是誰? 把那個美麗的長崎,變成灰燼?⋯⋯是我們。引起愚 蠢的戰爭,其實是我們自己。」
「雖然有些人似乎有意破壞和平,但不可將他們視作仇敵而憎恨他們,要是有了憎恨之心,你也將喪失祈求和平的權利。」
「原諒吧⋯⋯因為大家都是不完美的人;相愛吧⋯⋯因為大家都是孤寂的人!無論爭吵也好、鬥爭也好,戰爭也好,最後留下來的只有後悔而已。」
「能帶來真正的和平的,不是那些複雜的會議與思想,而是非常單純的愛的力量。」
圖說:永井隆站立在原爆的廢墟
記得那次參觀「永井隆博士紀念館」還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當地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隊隊地進入館內參觀,他們都很認真地聽講與做筆記。生命教育對中小學生很重要,希望原爆的歷史教訓與永井隆博士的故事,能深植在這些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心裡。
圖說:日本小學生參觀永井隆紀念館
透過教宗在2018年的新年卡與永井隆博士對和平的呼籲,我們應該可以了解:在戰爭的灰燼之後,不是仇恨的延續或擴張,而應該是更積極對和平的祈禱與謀求。
我們都知道,現代戰爭的型式與武器的規模,都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任何形式的戰爭都很可怕!也包括人與人之間有意或無意引起的爭端。引起戰爭的原因就是「仇恨」。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尤其要留意我們的政治意識容易受到媒體與政治人物的操弄與影響。因此,保持良知的清醒與獨立的判斷力很重要!
想一想我前面所說的「火葬場邊上的男孩」故事吧!如果,我們願意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那應該可以阻止一些悲劇的發生吧!
當我們面對新的一年,也讓我們把教宗與永井隆博士對世界和平的祈禱,放在心中吧!灰燼之後,對和平的渴望仍是存在的。
馬太福音五章九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本文作者:程亦君
註:永井隆博士的故事,我收錄寫於《沈默的足跡——走一趟遠 藤周作的長崎歷史文學行旅》,此書於2017年一月出版。